碎语 共 190 条
最近爬泳的距离逐渐增加,不管是打腿、划水还是手脚并用。但每次增长的距离有限,很容易掉入「无趣」而放弃的坑里。我是这么安慰我自己的:因为每个 25 米都像是冲刺,算下来目前我可以冲刺个三四十次,换算到足球场上,每分钟冲刺一次,就可以坚持个三四十分钟了,这效果很显著!
电脑随便放着音乐,听到 The Sound of Silence 中的一句歌词「Silence/like cancer/grows」,突然联想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面关于「寂寞」的比喻:「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估计是因为「长大」(grow)这个意象吧。
研三的同学昨天到校,今天我找他们过来就所做的内容聊了一下。常听到说当老师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跟年轻人接触,保持活力。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即便我的求知欲和精力弱得可怜,也还比他们要旺盛。早上聊了一下,发现还是会让人清新一下的。不过这清新不是因为听到了什么令我感到新奇的想法,更多是觉得脑子里面的「发动机」启动了,能够欢快地跑起来了,踌躇满志啊。不过很遗憾,午饭后欢快戛然而止,午休后「发动机」就进水熄火,启动不起来了…
每天早上重拾工作状态就像在走匝道,很长,而且两边没有护栏,随时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翻车。好不容易千辛万苦走到顶了,结果到中午饭点了。吃个饭午休后状态直线下坠回到起点,下午又重复走匝道这么一个过程。晚上又是如此。我想这可称之为被困住的「匝道人生」,永远不知道「正常道路」是一种什么情况。
一早上莫名其妙无精打采的,咖啡也不顶用,如果采集脑电波(把背景电波过滤掉)放出来估计是一片死寂吧,查看脑子还活着比 SETI 搜索地外文明还难。
三个礼拜前在附近的 H3 健身会所办了游泳年卡,1500 大洋,加送一个月,马马虎虎,主要看会去几次。有点可惜的是泳池早上十点才开放,没法晨泳。泳池不大,长 25 米,1.5米深的「深水区」也只有三条泳道而已。小孩很多,游泳教练或家长基本上没怎么管,四处乱窜,毫无泳池礼仪。刚开始两三次很不适应,逐渐游开后就好了不少,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我基本上是在「开快车」,而且持续相对较久,估计其他游得慢的也自觉没趣去别的泳道了。更衣室有点脏乱,衣柜也没锁,带手机过去就放前台保管了。
过去三周每周去 5 天左右,每次都是一口气 1000 米或 1500 米。不过随着划水和蹬水的效率越来越高,感觉消耗的能量有限,每次游完回来体重都只变化一点点,而且膝盖还有点疼。这两天学着爬泳打腿,比蛙泳累多了,不过好歹能一口气爬泳完 25 米了。
我可不知道游泳的乐趣在哪里,只是觉得一口气咣咣往前扑腾脑子里啥都不想的时候有种「就在当下」的实在感,而且,心肺能力确实提高明显,踢球时感觉轻松了不少。
路上车子蓝牙接手机单曲循环椅子乐团的 Rollin' on ,里面有一句「我们的世代/把厌世当一种习惯」。
我:我的厌世情绪是不是比较重?
璐:你那不是厌世,你是厌社会。
小家伙才「初具人形」,Ta 爹妈就在为如何养育的事情发愁:幼儿园怎么办,小学去哪儿,中学又如何,要学什么乐器,学多少种语言,玩哪些体育运动,看点什么书,跟什么小孩交往等等等等。一句话,想太多了!
我平时拥护「放羊式养娃」,看来这羊娃要吃的草不少,要跑的天地还挺宽。
补记一则。上周六去附医取了一个月前的体检报告,总体正常,除了小毛病开始多了起来,比较麻烦的有「尿酸偏高」。对于一个嗜好海鲜的人来说,这虽算不上「晴天霹雳」,但也是一个大「痛点」了。以前吃海鲜可以大快朵颐,海鲜的汤更是开怀畅饮,以后多少会有所顾忌。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的逐渐衰老,能够尽情使用身体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了。听起来真令人遗憾。
QQ 音乐上五条人的葡萄牙现场版《世情》一开始牛河说了几句英文介绍歌的内容,跟港式英语的口音一模一样。上学期《专业英语》班上有一学生,做汇报时口音也有“香港味”,我一问,也是广东的。也许白话区的英语都是这种口音?莆田人说普通话也极具特色,很多方言区说普通话你会听出来是南方北方的,但是“莆普”能精确“制导”,一听就知道是莆田的。当然,不是所有莆田人都说“莆普”,像我这种到北京上大学后才开始说普通话的就没受其影响。
这两天晚饭后跟璐看起了台湾华视 93 版《包青天》,昨天看了《铡美案》,今天基本上看完了《真假状元》。小时候看就看个热闹,这次重看发现这部剧其实拍得非常好。两个单元的案子一开始就很“清楚”,璐还“天真”地开玩笑说“案子了结,后面还怎么演”。剧情大部分在我看来是花在如何取证,以及原告(应该说是“自由心证”后的包拯一方)被告双方如何就证据进行辩驳上面,更多像是“打官司”,而不是“破案”。整个案情推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我拿出一个证据(人证物证),你那边反驳,我想着如何再取证,你那边再反驳,直到穷尽所有可能的有效的证据,最终确定有罪无罪。
其实非常像做科研,出了一个问题,就从整个过程中猜测可能的原因,然后再做相应的实验一一验证或排除;或者得到某种结果,也要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后再设计实验一一验证或排除。
在看的过程中我和璐不断对取证和辩驳进行讨论,“出谋划策”,或者“吐槽”某些证据的遗漏或“证明力”,也会惊讶于剧里出现的我们未曾料到的安排,总体上很是享受这么一个逻辑演绎的过程。
小家伙第一次“初具人形”照(13周+5天):)
以前看 Hacker News 很难看下去,一方面因为网站界面字体太小,对我这双已经进入“老年模式”的眼睛很不友好,另一方面看着英文的“长篇大论”觉得有点啰嗦,可能本质上还是因为很难看下去不熟悉领域的深入讨论。不过“图穷而匕首见”,这两天慢慢看下去了发现还挺有意思,而且是越看越有起劲,其信息密度和讨论的有效性及深度远非其他任何论坛可以比拟。
看水木帖子有提到什么焦虑、抑郁、自闭症的测量表,于是就抱着玩玩的心态填表看一下,结果「不容乐观」:中重度焦虑和抑郁,阿斯伯格症状——总之是建议咨询医生和专家进行相应的诊疗。可是我对精神和心理学科及相关从业人员不是很信任,在我看来其靠谱程度连工程学科都不如。这让我更加焦虑和抑郁了。
璐最近吃完饭不能吹风,一吹风就要吐,想着小孩如此折腾要不就叫「凪」算了,就怕将来上户口或者小孩将来上学会吸引额外的注意力。还有璐最近也碰不得,一碰就喊恶心,于是小孩的小名也有了,就叫「不能碰」(bei ka)。
不经意间发现一个学术“谱系”的网站 academictree.org,蛮翻了下,原来我这还算是太沙基(Karl Terzaghi)的第六代“弟子”,中间还有岩土地震工程的大牛大Seed(H. Bolton Seed)和 Duncan-Chang model 的 Duncan,这“祖上”也算“阔”了XD
今日大暑,没有羊肉、公鸡、荔枝等“大热”之补,却有 The Complete Calvin and Hobbes 之慰。没错,历经“波折”,这套书今天早上终于到我手上了。“波折”更多出于我心理上的迫不及待,事实上只是在清关时出了点问题。申报材料里需要填写有几本书,我如实填了三本,不过这三本就有十公斤重,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海关自然就开箱查验了,于是就耽搁了点时间——也因为这几天耽搁,收货时还被多收了五十三块钱仓储费。到货后简单消下毒(印度运过来的,还是有点膈应,虽然科学上来讲问题不大),就开箱了。除了盒子边角有点挤压变形,里面的书都完好。看着封面的 Calvin 和 Hobbes,咧开嘴角的同时竟然感觉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不过也算大热天里的一根冰棍吧。
看卢昌海讲希尔伯特和爱因斯坦关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优先权的「争议」,有提到爱因斯坦给希尔伯特的一封信,爱因斯坦说他和希尔伯特「两个已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从这个肮脏世界中解脱出来的真正的研究者若不能彼此欣赏,那将是一种真正的遗憾」——代表人类智慧尖端的巨人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从这个肮脏世界中解脱出来」,我等平庸之辈又该当如何呢?
昨晚跟高中老师和同学吃饭喝酒,醉得一塌糊涂,很明显我这是「泄愤」了。可是,为啥呀?…
中午乱点电视看到「全纪实」频道的一个纪录片《喀斯特地貌的历史记忆》,看了几集,讲了侗族(?)寨子间的斗牛、布依族的「八音」、水族的对歌以及其他祭祀婚礼等活动,都是挺有意思的当地特色风俗记录。纪录片讲述的风格也不错,没有价值判断,平实叙述,却饱含真情,比「油腻」的《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高到哪里去」。
看后跟璐回忆了下去年贵州自驾游的旅程,主要是各个地方好吃的:安顺市里的织金烙锅,FAST 附近镇上的花江狗肉以及干锅和清汤煮的带皮黄牛肉,荔波的豆米火锅和清汤牛肉,还有苗寨吃到的酸汤鱼,都是很有特色的让人「生尾」的美味。此外,还有黄果树瀑布景区旅店的酸汤鱼,荔波的豆花烤鱼,苗寨广场上的酸汤鱼,感觉是做游客生意的,味道一般,价格又贵。——这是由纪录片「历史记忆」勾起的吃货的「美食记忆」。
学院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今年学生的升学情况,我们专业一学生跑去了「九院」,我很是好奇他去了哪个方向,专业方向跟本专业实在相差太大,最近的可能就是力学,但能找到「九院」也是实在奇怪。我是以前跟工物的同学聊天才知道「九院」的,也曾跟朋友感慨过在「深山老林」从事「不为人知」的有意思的事情——我那是羡慕。于是就跟学生 QQ 上聊了起来,原来他还是我老乡。学生「大」跨专业去了理论物理,说是将来要做「量子纠缠」,学校也是研招网上看到的,看后觉得对自己的胃口就去考了。我是赞美有加,我们专业能够喜欢某个专业并且就去做了的学生实在太少了。
AsciiDoc 确实功能丰富,因为引进了比 Markdown 多得多的语法,自然这是「自由度越多,画的象越像」了,其实从语法上看也已经有点「重」了,不过至少能够想要什么功能都还能比较便捷地实现。
之前准备《岩土工程数值方法》讲义采用 Typora 书写,用 Markdown 语法,非常轻便,但在图片排版、文献引用、章节编号、多文件联合等方面不尽如人意。Markdown 可以使用 Pandoc 进行相关转化,查阅了下感觉有点折腾。用 LaTeX 自然可以,就是有点太「重」了,而且应对时不时的不同格式的图片以及偶尔的中文还得折腾想想就有点累。也可以用 Mathematica Notebook,可以直接结合代码运行,目前不满意的地方是公式的输入(不如直接用 TeX 语法方便)和文献的引用(该模块一直出错),还有书的话好像不方便分成多个文件。TeXmacs 也不错,但经常出各种幺蛾子,而且目前的版本仍然有点卡顿。Jupyter Notebook 应该也可以,不过粗略用过对其文件管理器以及需要在浏览器里操作不是很满意(也许有更高级的用法)。想起之前看过 Pro Git 书第二版的 repo 说明提到从 Markdown 转向 AsciiDoc,再次翻阅了下相关功能,感觉不错,基本上能满足我的要求,主要在章节自动编号、数学公式输入和引用、图表排版、文献引用等方面基本上可以和 LaTeX 一样方便。下学期的《土动力学》讲义就试试用 AsciiDoc 来准备了。
看了卢昌海的《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系列,心中的「小男孩」又开始骚动了,想起了《好奇年代》(The Age of Wonder)里面引用的赫歇尔(Sir John Herschel)的一句话:He walks in the midst of wonders。浪漫至极。全文如下,权当鸡血吧。
Accustomed to trace the operations of general causes and the exemplification of general laws, in circumstances where the uninformed and uninquiring eye, perceives neither novelty nor beauty, he walks in the midst of wonders; every object which falls in his way elucidates some principle, affords some instruction and impresses him with a sense of harmony and order. Nor is it a mere passive pleasure which is thus communicated. A thousand questions are continually arising in his mind, a thousand objects of enquiry presenting themselves, which keep his faculties in constant exercise, and his thoughts perpetually on the wing, so that lassitude is excluded from his life, and that craving after artificial excitement and dissipation of the mind, which leads so many into frivolous, unworthy, and destructive pursuits, is altogether eradicated from his bosom.
亚马逊上下单了 The Complete Calvin and Hobbes 精装版,总的下来人民币 1200 元左右,比当当、京东上的便宜一千多,现在就是有点担心能不能顺利寄到国内。其实已有电子版,但还是想买一套收藏。
第二天早上清醒的时候记录前一天的事情感觉有点「虚度光阴」。不过已经打开字了,就给它写完吧。
昨天早上陪璐去了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登记,很近,就是开车要七绕八绕的。卫生服务中心不大,一楼是全科门诊,二楼有中医馆、抽血、妇幼保健室。中医馆不知道一整天在熬制或者烧什么,一开始是鼻子被呛得不行,后面连眼睛都被呛,实在是污染空气。幼儿保健都是要打疫苗的小孩,吵闹得不行,叫人头疼。
下午听了天大组织的 Summer School,请的 Prof. Nicot,讲 multiscale constitutive modeling。在常见的 force chain 的基础上,他们又提出了 grain loop 的概念,比如 3,4,5,6 以及 6+ 颗粒组成的 loop。在变形过程中,force chain 和 grain loop 「生生死死」,前者主要提供 resistance,后者跟 volume change 有关。然后他们基于 6-grain loop 模型构建了介观尺度(mesoscale)上的本构,在 RVE 尺度上进行均一化处理后,就可以像常规本构一样用于 IBVP 了。提问环节刚哥「出镜」问了考虑 more realistic particle shape 的问题,Prof. Nicot 虽然觉得有必要,但暂时不好做到那么复杂,不同形状仍然都有 force chain 和 grain loop,而且当前形式 mathematically more beautiful。还有问为何是 6-grain hexogon 而不是其他数目,Nicot 回答也可以用其他数目,但 6 颗粒有对称性以及相应带来的数学形式上的简化的优势。
最近听了几场学术报告,感觉「如沐春风」,也许 academically and intellectually wired 才是我的「百忧解」。
五点半后去创新创业中心后面的足球小场踢球。球场没有胶粒,很滑,前天去踢时滑倒了几次,差点拉伤。于是昨天换了碎钉的鞋子过去,接触面积更大,相对不那么滑了,结果鞋子磨脚,两边小指的皮都磨破皮,估计得「伤停」两个礼拜左右了。这鞋子是前几年去香港时买的,一直不好穿,很容易磨后脚跟。如此看来这鞋子得丢掉了。
晚上跟学生视频会议,虽然举步维艰,但暂时都还往前开展着。
另间隙测试了下 Micropub 上传多张图片,发现 Heroku 那边只能上传最后一张图片,而其它的都提示错误,暂时还不知道是原本就不提供还是哪里配置有问题。
现在看《诗经》的心境有点像看电视剧的后期,疲得不想再追,但为了完整性,还是会看下去。 「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概可以形容如此境况。平时看歌唱节目的时候常和璐一块感慨歌唱家可以随口唱出一段悠扬的旋律来,作家可以引经据典用非常精简的词汇描述和形容彼时彼境,信口拈来是也,真真佩服和羡慕不已。而我此刻就像在翻工具书,虽然不至乐趣全无,但终究觉得失去了很多沉浸式的体验。
璐老家古厝厢房上分别雕有「以遨以游」「爰居爰处」,格调立马就比「**流芳」之流「高大上」了许多,大概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吧。
老妈之前做完手术在家里静养期间常跟她的病友们电话聊天,其中有一位做了脚踝置换手术,结果术后一直未能下地行走。某天她在电话里向老妈哭诉「一辈子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老天这么对我」,是农村妇女的哀嚎。前两年她的小儿子不到三十得鼻咽癌过世,不知这又会是怎样地让人「怀疑人生」。张国荣临终遗言「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也堪比「天问」。
昨晚半夜睡不着刷推时看到了 NASA 的一个视频,A Decade of Sun,展示了过去十年 NASA 的太阳观测图片(视频里为 17.1 纳米波段),包括太阳风暴,金星和水星凌日以及日食等。盯着视频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太阳如此得「沸腾不息」,虽然理论上大概知道其内部所发生的剧烈运动,但看到视频还是觉得震撼无比,尤其再想象一下太阳的大小。视频热评第一条是「庆幸太阳是如此不可思议地稳定」,确实,看视频时有点担心太阳突然间爆炸或者坍缩进去,虽然这是它最终的命运。背景音乐是深邃舒缓风,很像观星软件的背景音乐,面对浩淼宇宙就让你平静下来一样,因此这视频虽然是「沸腾」的景象,还是让人看着看着就困了…
不过这倒是个不错的契机再去翻翻卢昌海的《上下百亿年》。再想想有这么些时间却就是没有动力把大牛的教材好好看几遍或者多看几篇论文,说来,还是脑子太懒了。